假定,自私,理性,原理,有的

提問: 關于人的本性 問題補充: 有人說:“江山易性,本性難移”,可是什么算是人的本性呢,自私、斤斤計較、刻薄、寬容等等算是本性嗎?可我也聽說過很多人在從年輕到年老的過程中,也有從自私變得更有仁愛之心的例子呀,自私算是本性嗎,本性真得很難移嗎?謝謝!!! 医师解答: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基本理論,就是三個假定和三個原理。其中的第一個假定是經濟人假定,即從理論上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利己主義者,說人是自私的。為什么要這樣假定?因為事實即是如此,人們如果不自私,就不會有勞動的積極性。與經濟人假定相對應的一個原理,是福利最大化原理,即既然人是自私的,就必然會謀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根據這樣一個假定和原理,我們應該把人看成是自私的,不然就不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的具體行為又是受到他所具有的價值觀的影響的.價值觀是人們判斷事物重要性先后秩序的標準。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有思想、有感情,人的行為無不受到觀念和感情的影響,而正是價值觀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們追求什么、放棄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正因為如此,所以,當一個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時候,他就可以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放棄私利,甚至于奮不顧身.在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人既是自私的,同時又是有理性的.就好象所有的動物都知道趨利避害一樣,這是動物的本能所致.盡管自私也是人作為動物的基本屬性之一,但是,人體是一個具有多重屬性的高等生物體,理性是人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沒有理性的自私是愚蠢的,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重要決策面前會"權衡利弊".從根本上說,你這個問題這其實就是怎樣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問題.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有逐利的欲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關鍵問題上,在義與利發生沖突,二者不可兼得的時候,不同的人是會有不同的選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e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